2019年4月29日15:00,bevictor伟德官网历史地理学系列讲座,邀请了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侯甬坚先生,给学院师生带来了题为“人力所通:澜沧江霁虹桥区域的环境史学认知”的学术讲座。学院成一农教授主持本次讲座。
在讲座中,侯甬坚教授讨论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从“人力所通”这个题目说起;兰津渡、霁虹桥简史;21世纪公路、管道、铁路交通运输方式进入霁虹桥区域;路穷出绝技——地形、人力和心智之称颂。
侯甬坚教授首先解释了讲座标题中的“人力所通”及“区域”这两个词。“人力所通”选自于澜沧江霁虹桥的摩崖石刻,而“区域”则是为了更确切地界定文章的研究范围。
接着,侯甬坚教授对霁虹桥的历史进行了梳理。霁虹桥始于唐代的大竹索桥,元朝军队架设霁虹木桥,明代修建霁虹铁索桥,之后时断时修,却一直延续到1986年10月12日被上游来水冲毁。至1999年7月10日,民间募捐修建新的铁索桥——尚德桥,该区域十三年间虽然无桥,却使舟渡再现。迨2007年悬索吊挂式越工程建成、2016年大瑞铁路澜沧江特大桥两岸拱形钢架跨越工程建成,一再证实了1639年2月23日徐霞客经过霁虹桥时,对该区域地质条件及地理位置所作出的“固知迤西咽喉,千百载不能改也”的准确判断。
随后,侯甬坚教授总结了霁虹桥区域的峡谷地貌条件和地形特点。从环境史角度归纳了山区交通路线布设如何取直、如何取平、如何取短三个原则,并判断“取短”这一原则对其他两个原则具有较强的制约性。
在提问环节中,侯甬坚教授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同学们建议的“对云南跨境河流的理解、霁虹桥的变迁与选址是否与周边的地质地貌有关、从霁虹桥的研究出发,对多专业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的启示”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细致的交流。
最终,成一农教授对讲座进行总结,对侯甬坚教授使用多学科的方法进行历史地理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认为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历史问题。学院周琼教授也对侯甬坚教授能够关注到云南历史交通这一学术领域表达了感谢,并与侯甬坚教授就霁虹桥的变化过程进行了学术交流。
(伟德BETVLCTOR体育供稿)